作者:admin人气:0更新:2025-09-30 08:38:32
2016-01-12 14:58:49 来源:西北在线 评论:0点击:本报讯(记者 赵雪 通讯员 杨松峰 王青)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不畏艰,不怕险;他们甘冒风雪,勇斗酷热;他们全力以赴筑梦之路,哪怕别人冷眼旁观。他们中有刚学上路的新手,也有勇担大任的“老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生环保志愿者。
一直以来,大学生都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群体,陕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为集中,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骨朵,本应带着更多的责任感走向社会,才华横溢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更为重要的应是承担起对这个社会的爱与责任…………”这段话出自于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张铁林所发表的获奖感言,他所参与的“青年使者助推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暑期项目获得了陕西省环保厅授予的团队二等奖,而他本人也获得了“杰出青年使者”的荣誉。
2015年,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发起组织的“青年使者助推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暑期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来自陕西省内外高校的13支队伍参与其中,奔赴各地,开展针对关中水生态、汉江保护、湿地保护、农村环境、荒漠化治理、城市公共自行车等环境主题调研活动。
在得知自己的团队获奖之后,张铁林兴奋了好久,“虽然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只要有人认可我们做的工作,这就给足了我们前行的动力了。”自加入环保战队以来,张铁林说,自己几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假期,哪怕是周六周天也是有很多事要干。走街串巷宣传环保知识,每逢节假日还得组织骑行宣传,或是上山捡垃圾等。“在有些人看来,我们像是吃饱了没事干,但实际上我们自己知道,如果没人愿意迈出这一步,那我们永远都将生活在尘埃之中。”
张铁林说,他们这群人之所以愿意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奔赴各地,调研宣传,只因有一个蓝天碧水的梦想住在他们心中。
在京学子回陕圆梦
2015年夏天,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办公室接到一个叫豆远航的学生打来的电话。“我是在杭州上学的陕西娃,请问可以参与到你们的项目中来吗?”豆远航是杭州航空航天大学一名大二学生,自入学初便加入学校绿翼蒲公英环保社团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我想这个假期在家乡释放环保正能量,申请加入你们的项目”。
豆远航口中的“项目”即是由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组织开展的“青年使者助推家乡生态文明建设”,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期,带领团队在家乡开展环保知识宣讲、主题调研、公益实践等,深入贯彻国家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以一带千,以千带万”的号召,大力推动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8月初,陕西籍北航学生团队项目申请书获批。豆远航一行从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办公室领取了志愿者服装、低碳生活手册、环保宣传海报等物品,踏上由陕北到关中再到陕南的“三秦环保南北行”暑期调研征途。
骑单车回访污染源
张佳佳是汉中籍大二学生,去年四月份家乡汉台区叶家营村排洪渠污水直排汉江的报道牵动着他的心,一放假回到家乡,他便和团队的小伙伴们行动起来,相约单车骑行,回访污染源。
“此刻烈日当头,四个小时的骑行让我们挥汗如雨,但亲眼目睹了排洪渠的变化,我觉得自己还能继续全开火力!”张佳佳在朋友圈里直播骑行沿途真实景象,并道出这样一段话。
沿排洪渠一路东行,团队途经叶家营村、王官营村、雷家巷村等,“腥臭难闻的现象基本消失,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调研队在当日的通讯稿里写道。
与单车结缘的还有陕西科技大学“行在长安”调研队,团队在炎炎夏日下蹲点一周调研西安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近70个,分别在龙首村、市图书馆和行政中心进行了三场环保出行宣讲,走访了西安市环保局、发改委、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等,针对使用与不使用公共自行车市民群体发出并收回有效问卷270份,发现“高峰期站点车辆进出量大”、“部分站点停放‘僵尸车’”等问题。调研队把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他们在管理上作出调整,同时,项目组在官方微博中发出“愿每个自行车都被温柔以待”的活动,号召民众爱护公共自行车。
院长助阵 博士加入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安康市成为项目组成员青睐的调研地。来自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绿色行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安康学院环保公益协会的三支调研队齐聚安康,开展了系列环保主题实践活动。3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汉江沿岸,围绕居民用水习惯调研、“绿行千里 情净汉江”生态调研、寻找汉江民间河长等主题展开实践。
西北大学调研队成员均来自环境工程专业,团队分为两组分别对汉江段以及旬河段的水质进行了分点检测,每组采取了约十个样点,利用携带的专业水质快速检测试剂,对含铬量、COD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数据录入。将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旬阳旬河段与汉江段水质基本良好,六项指标中仅有COD一项略高。调研期间,张卫峰、宋进喜、田怡等学院领导专程从西安抵达安康,为调研队成员助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绿色营“拯救民勤,唤醒绿色”沙漠调研队汇集了博士、硕士研究生,走出陕西,来到甘肃省民勤县,走访泉山镇、西渠镇,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目睹青土湖干涸的现状及沙漠植被的覆盖状况,着重对民勤县荒漠化生态恢复中涉及的沙、水、矿产等企业进行调研,总结形成荒漠化生态治理专业报告。团队调研期间还开展了书籍捐赠、环保宣讲等公益活动。
生态为师 自然为友
若水三千,润泽众心。来自武汉工商学院的李梦悦、扬州大学的戴鹂萱等环保志愿者加入西北工业大学星星火环保志愿者协会绿色营,在项目组的支持下完成关中湿地与农村环境两个主题的调研。“用一颗敬畏的心考察生态,用一双感悟的眼领略自然。”项目组在官方微博上为他们点赞。
长安八水——“渭、泾、沣、涝、 、 、 、灞”,西安市重要水源区——黑河,黄河一级支流——延河,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调研队成员们在酷暑时节用双脚丈量了三秦大地上寸土寸河的热度。“河中水缓,砂石铺底。水中静坐,感受流水拂过身体的温柔;躺在水中,抚摸水的肌肤。自然寻宝,寻找石头,叶子,动物等等。大自然中的宝物是简单的,朴素的。”涝河入渭口,自然体验过程中,队员杨福正铭记自己的心声。
十几年如一日在汉江的清晨里吹唢呐的艺人,用沾满颜料的落叶在白纸上拓印绿色家园的孩子,广场上一个个送来消暑品的陌生路人,教室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政府里一句句耐心而专业的讲述。调研中让队员们触动的,除了生态恶化的悲悯与环境改善的欣喜,还有更多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因环保而毫无嫌隙的默契。“我们的内心因调研而充盈,我们的行动因调研而有力!”队员惠璇写下如此心得。以生态为师,以自然为友,感悟,尊重,顺应,保护…………
责任编辑:郑艳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表彰2015年参与环境保护系列活动公众
下一篇:最后一页
标签:快速cod测定仪
本站和 最新资讯 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